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足球资讯

中超新赛季球衣(中超新赛季球衣发布)

随着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中超”)新赛季的临近,各支球队的球衣也开始纷纷亮相。这些新赛季的球衣,不仅款式新颖,而且在设计上也颇具特色。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些新赛季的球衣吧!

一、新赛季球衣概览

1. 北京国安

国安新赛季的球衣以红色为主色调,配以白色线条和绿色图案,呈现出一种热情奔放的气息。球衣胸前印有“国安”二字和球队标志,球衣后背印有球员姓名和球衣号码。

2. 上海上港

上港新赛季的球衣以红色和白色为主,采用渐变色设计,彰显出球队的拼搏精神。球衣胸前印有“上港”二字和球队标志,球衣后背印有球员姓名和球衣号码。

3. 广州恒大

恒大新赛季的球衣以黄色和蓝色为主,整体造型简洁大方。球衣胸前印有“恒大”二字和球队标志,球衣后背印有球员姓名和球衣号码。

4. 江苏苏宁

苏宁新赛季的球衣以红色为主色调,配以白色线条和蓝色图案,给人一种青春活力的感觉。球衣胸前印有“苏宁”二字和球队标志,球衣后背印有球员姓名和球衣号码。

5. 山东鲁能

鲁能新赛季的球衣以红色和白色为主,采用撞色设计,突显出球队的拼搏精神。球衣胸前印有“鲁能”二字和球队标志,球衣后背印有球员姓名和球衣号码。

二、球衣设计亮点

1. 球衣材质

新赛季的球衣在材质上也有所改进,更加注重舒适度和透气性。以国安为例,其球衣采用了一种名为“空气纤维”的材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抗菌性能。

2. 设计风格

新赛季的球衣在设计上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独特性。以上海上港为例,其球衣采用渐变色设计,使球衣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

3. 球队标志

新赛季的球衣在设计时,对球队标志进行了精心刻画,使之更加醒目。例如,江苏苏宁的球衣胸前就印有苏宁的LOGO,使球迷一眼就能认出球队。

三、球衣市场前景

1. 球衣销量

随着新赛季的到来,新赛季的球衣销量也将迎来一波高潮。据了解,部分球队的球衣预定量已经达到了数十万件。

2. 球衣市场潜力

中超新赛季的球衣市场潜力巨大,各大品牌纷纷推出限量版球衣,以满足球迷的需求。

四、球衣保养与清洗

1. 保养

为了延长球衣的使用寿命,球迷在收藏或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保养要点:

(1)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以防褪色;

(2)清洗时,应选用中性洗涤剂,避免使用漂白剂;

(3)清洗后,应自然晾干,避免使用烘干机。

2. 清洗

清洗球衣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先用温水浸泡球衣,使其充分放松;

(2)选用中性洗涤剂,轻轻搓揉球衣;

(3)漂洗干净,晾干时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中超新赛季的球衣在款式、设计和材质上均有较大提升,彰显出各支球队的独特魅力。相信在新赛季的比赛中,这些球衣将为球队和球迷带来更多的惊喜。球迷们也要注意对球衣进行保养和清洗,让这些球衣陪伴我们度过一个美好的赛季。

球队名称新赛季球衣主色调设计亮点销量预测
北京国安红色、白色、绿色渐变色设计20万件
上海上港红色、白色渐变色设计30万件
广州恒大黄色、蓝色简洁大方15万件
江苏苏宁红色、白色、蓝色个性化设计18万件
山东鲁能红色、白色撞色设计25万件

小贝亮了中超球衣毁了 媒疑:中超何时才能真正职业

小贝任中超形象大使

两个关于中超的消息在昨天成为坊间议论热点。

一个颇有些振奋人心:大卫·贝克汉姆将成为中超联赛的国际形象大使。这位全球关注度最高,口碑甚佳的足球明星,将通过一系列媒体曝光、肖像与广告使用,来向全世界推广中超联赛。作为这次代言活动的背后推动者,央视IMG是美国国际管理集团(IMG)的合作者,同时也是中超公司的合作者。促成这次贝克汉姆代言中超的目的,是想推广中超的海外版权。当然,因为与欧冠比赛时间冲突,贝克汉姆不会出现在新赛季的中超开幕式上,其广告与肖像也不会出现在国内联赛赛场,但不排除他会参与到一些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公益活动中。

另一个则源于草根球迷阶层对中超球衣的吐槽:耐克公司昨天正式公布了中超16支球队的主场球衣。尽管耐克方面强调球衣的科技含量与环保材质,同时表示球衣设计汲取了代表城市底蕴和球队文化的经典元素,但显然略显单调的球衣设计让众多球迷不买账,频频在微博和各种论坛上吐槽。甚至连辽宁队队长肇俊哲也公开在微博上表示,对辽宁队的球衣设计感到不满,虽然很快肇俊哲就删除了微博并自嘲“对事不对人,可还是得罪了人,好吧我闭嘴三天”,但这多少反映了外界对中超球队球衣设计的不满。

当然近期围绕中超,绝不仅仅只是这两个话题。包括足协最终对中国足坛反赌扫黑风暴的行业处罚、李章洙前往大连疑似谈判执教阿尔滨、青岛中能核心球员郑龙千万身价转会贵州人和,甚至包括广州恒大与韩国媒体关于“恒大因球员酗酒取消热身赛”的口水战,都算得上是围绕中超新赛季开幕之前的热门话题。而所有的一切,不管是正面抑或是负面消息,投射出中超品牌建设的现状。

中超公司经营大一统

2009年,耐克正式与中国足协达成协议,至少在未来五年,甚至是十年内,所有中超俱乐部都将使用耐克品牌的球衣和比赛用球,耐克同时还承担所有中超俱乐部的服装装备。而当时主政中国足协的南勇,曾因为这个据称十年价值两亿美元的大单而被视为揽到一份大政绩。

但现在看来,显然中国足协的管理层低估了中超联赛的发展步伐。以平均数计算,耐克每年用不到2000万美元就“买断”了中超最大的商业平台,这其中还未考虑一直让各俱乐部怨声载道的“服装装备性价比极低”的因素(耐克提供的装备,全部按照市场价计算,如果各俱乐部自行采买,至少可以获得3折甚至更高的折扣,且相当一部分装备质量都难让人满意,耐克部分高端高质量商品,从来不在提供范围之内),所以这份看上去很美的商业大合同,执行到本赛季正好是第5个赛季,但已经遭到广泛的诟病,所谓“设计单调缺少个性”等外界吐槽,多少只是业内人士包括各中超俱乐部对这份劣质合同不满的发泄。

事实上在中超公司治下,为中超联赛这块招牌创造的价值实在有限。以2011赛季为例,各俱乐部的分红为310万元,与各俱乐部的实际投入相比绝对是杯水车薪。中超公司宣称整个2011赛季的收益为9000多万人民币,而俱乐部分成只占到50%左右。考虑到中超公司的人力成本(不少人员都是中国足协工作人员)和运营成本极低,俱乐部的分红比例本身就极不公平。更重要的是,在整个中超联赛各俱乐部一个赛季投入达到二、三十亿的情况下,中超公司每年的营收只有不足亿元,其市场运作能力实在堪忧,况且在过去的两个赛季,大连万达集团成为中超冠名赞助商,每年贡献超过2000万冠名费,这笔进账甚至与中超公司无关。

作为中国足协(足管中心)占有34%股份的中超公司,实际上掌握了中超联赛绝对的话语权。其余16家俱乐部各自仅拥有4%股份,理论上看似乎有“联合逼宫”的能量,但实际上以现行的中国足球管理体制,在管办分离无法实现,职业联盟遥不可期的情况下,中超俱乐部很难有自决权,只能坐视中超联赛这块未来极可能的“金字招牌”,在庸碌乃至贪婪的中超公司掌控下,继续蒙尘。

职业规范化集体缺失

让贝克汉姆代言中超的海外版权,算得上积极尝试。但对中超的品牌塑造来看,上赛季上海申花的“球星闹剧”,最终德罗巴与阿内尔卡与申花方面的不欢而散,恐怕是十次“小贝代言”也无法挽回的品牌声望损失。因为上海申花一次无厘头到丑陋的炒作,对中超品牌的伤害可想而知。

虽然朱骏这样的中超投资者属于“我的老板是极品”的范畴,但事实上目前中超联赛由上至下,从联盟管理(中超公司)到俱乐部运营,到媒体报道,甚至是球迷群体的行为,都存在职业规范化的缺失。

以媒体为例,今日中国的媒体影响力与覆盖力,早已超越中国足球的水准,向世界最先进水平看齐。但在整个媒体运营中,依然存在不少负面炒作甚至是杜撰编造。在当事人(中超俱乐部或球员)自身意识落后,不知如何妥善解决的情况下,这样的虚假负面报道的能量很容易放射,造成对中超品牌的伤害。

而在中国独有的内部与外部舆论环境下,注定了很多负面事件都会成为后续大书特书的事件,特别是国外媒体,对类似球迷骚乱、球星丑闻更愿意进一步发酵。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中国足球总是身处风口浪尖热闹无比,但实际造成的品牌伤害却很难弥合。

球会品牌意识集体落后

在中超公司的把持下,留给中超各俱乐部的商业运作空间的确很小,包括赛场广告出售,也受到此前一直广受质疑的“雷曼光电”事件的制约,被中超公司拿走了各赛场广告中最优质的资源。但即便如此,中超各俱乐部自身也存在极大问题,最明显之处也在于市场意识的淡漠和品牌打造的不重视。

记者数年前曾经与一家中超俱乐部管理层有过接触,当时闲聊间提及“品牌”,曾建议俱乐部向各大中小学渗透,不定时让球员走到校园与青少年互动,邀请学生到俱乐部观摩训练和体验生活,以此培养自己的球迷群体和打造品牌。但俱乐部管理层竟然以一句“我们人手不够”和“担心影响球员训练比赛”为由婉拒。

事实上,所有中超俱乐部,在类似公益活动和品牌塑造中极少见诸报端,俱乐部内部更无人专门负责公关和品牌事宜。在大多数中超俱乐部管理层看来,让媒体少报道球队负面新闻,已经是“品牌打造”的主要内容,却极少想到从正面主动塑造自己的品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中超品牌正面效应的“积少成多”。

类似小贝推广中超海外版权,向外界推介中超联赛,固然是个噱头。但从更高视野看,中超联赛,如果能做好浩瀚巨大的国内市场,能够让国内商家的热情停留在中超联赛之上,就已经可以在现有层次上以几何级膨胀———众所周知,现在全球最大的市场就在中国,这甚至是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全球主题,足球也概莫能外。如果我们有一个组织健康有序、盈利结构合理、比赛精彩刺激的中超联赛,现在不足亿元的赛季营收,会变成一个超级笑话。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从大环境还是逻辑层面,这样的美好愿景,中超联赛迟早有一天会从容抵达,而时间表,则掌握在所有与中超联赛、与中国足球有关的你我他手中。

球衣上的星星都有什么讲究

很多球队的球衣上都会印有星星,这些星星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大有的小,但他们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一个冠军加一颗星?凑齐10颗召唤一颗大的?其实并非这么简单,读完本文之后你便可以大胆的跟朋友吹,没有人比我更懂球衣上的星星!

意甲篇在球衣上印星星这事儿,最早出现在意大利联赛中,当时惯例是联赛的冠军可以在下个赛季的球衣中,绣上一枚盾牌代表卫冕冠军的身份。当1958年的尤文图斯获得他们第10个联赛冠军的时候,老板阿涅利觉得这事儿应该大书特书,于是建议联赛设立“体育卓越金星”奖(Golden Star for Sport Excellence),用一颗金星来表彰他们获得10座联赛冠军奖杯,从此10冠一星便成为意甲的惯例。

尤文图斯在2011/12赛季获得了他们的第30座联赛冠军,但意甲官方并不承认,因为之前由于“电话门”事件,尤文获得的04/05和05/06赛季冠军杯剥夺。所以当时尤文并没有穿上印有三星的球衣,而且干脆一颗星也不印表示抗议。而后来当尤文连续两年夺冠可以光明正大的在球衣上印三颗星时,时任主席安德烈-拉涅利任性地表示:“等有别的球队可以印两颗星的时候,咱再把三颗星加上吧”。

然而,各自拿到18座冠军的AC米兰和国际米兰,在“米兰双熊”的时代根本无力向冠军发起挑战。于是,2015/16赛季,尤文图斯球衣赞助商由耐克改为阿迪达斯时,正式将三颗星印在球衣上。

德甲篇另外经常在球衣上看到星星的便是德甲联赛,不过,德甲成立以来的57个赛季中,拜仁慕尼黑一家俱乐部就获得了29个冠军,而排名第二的多特蒙德和门兴格拉德巴赫获得的冠军次数只有仅仅五次,所以10冠一星的做法在德甲就行不通了。

在德甲,1至4颗星分别代表着3、5、10、20次联赛冠军,所以目前在德甲看到的是四星拜仁,两星门兴和两星多特,下个赛季还将看到德乙升级的一星斯图加特,他们获得过三次德甲冠军。而获得过四次冠军的一星云达不莱梅本赛季在保级附加赛中胜出得以继续留在德甲,下赛季唯一在德乙征战的是一星汉堡。

目前拜仁已经获得29次冠军,距离加冕五星拜仁只差一个冠军。不过,不知道俱乐部是否已经准备好。在2008年,拜仁慕尼黑获得他们的第20座联赛冠军奖杯时,由于当时已经和阿迪达斯签署了连续两年的协议,来不及印制全新的四星球衣,只能在原有的三颗星上另外加上一颗,于是他们的球衣出现了尴尬的3+1颗星。

英伦篇相比意甲、德甲,英格兰的球队对球衣上印星这事儿并不是常态,只在个别赛季出现过。比如,曼联在1999年欧冠决赛神奇逆转拜仁后,他们新赛季的欧冠主场球衣上便出现了两颗星,代表两次欧冠冠军。利物浦:欧冠?我家里多啊!咱也整上。于是利物浦01/02赛季的球衣上,印上了四颗星,纪念他们1985年海瑟尔惨案以来,首次重返欧冠赛场。当然,后来在伊斯坦布尔奇迹之后,四星换成了五星。

当然除了英格兰这两家顶级俱乐部以外,其他俱乐部也会在个别赛季在球衣上添加星星,伯恩利在球队成立125周年之际,球衣上印上了两颗星,代表1921年和1960年的两次联赛冠军。长期混迹于低级别联赛咋办?没关系,伯里俱乐部在成立125周年之际也印上了两颗星,纪念他们1900年和1903年两夺足总杯冠军。

比起英格兰,隔壁的苏格兰对球衣上的星星这事儿就执着多了。格拉斯哥流浪者队史获得苏格兰顶级联赛次数最多的俱乐部,总共54次夺冠,因此在球衣上印有5颗星。而他们的死敌凯尔特人虽然51次紧随其后,但在球衣上只印了一颗星,代表1967年获得欧洲冠军杯,言下之意就很明显了,“欧冠,你有吗?”而只有四次联赛冠军,也从来没有获得过欧冠冠军的阿伯丁,在球衣上也加上了两颗星,代表的是1983年获得的欧洲优胜者杯和欧洲超级杯。“两个欧战奖杯,你们有吗?”

亚洲篇在国内,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广州恒大,新赛季他们将身穿胸前2星,袖口8星的新球衣征战。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胸前的两颗星并不是代表两次亚冠,而是一颗代表亚冠冠军,一颗代表中超冠军。除恒大之外,鲁能四次联赛冠军印有四颗星,国安、上港、申花,亚泰的球衣上也分别有一颗星,代表一次联赛冠军。

当然,国内球队里面星星最多的还要数辽宁宏运,队徽上从小到大一共有11颗星。一种说法是代表当年辽足“十冠王”和亚俱杯冠军,也有一种说法是代表场上11名球员。但令人遗憾的是,辽宁宏运在中国足球版图中从此消失。

在日本的J联赛,各大俱乐部非常热衷于在球衣上印上星星,几乎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不会放过。其中,大阪钢巴一共9颗星,代表9个冠军奖杯,其中较大的一颗代表一次亚冠冠军。浦和红鑚两大一小代表两次亚冠冠军和一次J联赛冠军。鹿岛鹿角两颗星则代表20个冠军头衔。其他球队,不论是联赛冠军,天皇杯冠军,甚至是联赛杯冠军,一旦获得过冠军,便迫不及待地将星星印在印在球衣上,在日本大大小小一共有多达16家俱乐部的球衣上均有星星出现。

不同于日本俱乐部这么随意,是个冠军都可以印一颗星在球衣上,澳大利亚对待这事儿非常严格。获得亚冠冠军可以印一颗金星,获得联赛冠军可以印一颗银星,而获得冠军的次数用数字表示,比如获得3次联赛冠军,就在银星里面加一个数字3。因此,西悉尼流浪是唯一一支佩戴金星的球队,而墨尔本胜利,布里斯班等球队都只能印上一枚银星。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球队都遵守规则,比如已经沦为半职业俱乐部的伍伦贡狼队,就印上了四颗星,两颗金星代表当年在澳大利亚国家联赛中的两次夺冠,而两颗银星代表在州级比赛的两次冠军。

南美篇南美洲同样一块是对星星很执着的大陆,在巴西就有超过50支球队的队衣上印有星星。其中大部分的俱乐部,不管是什么级别的联赛,或者是杯赛,都会为了这来之不易的冠军奖杯印上一颗星。因此,一些传统强队便成为了星星大户,比如6星的巴西国际,8星的达伽马,9星的帕尔梅拉斯。

当然,也不是所有俱乐部都这么粗暴的直接加星,格雷米奥胸前印有金银铜三颗星,铜星代表7个巴西国内联赛冠军,银星代表着3次南美解放者杯冠军和2次南美球会杯冠军,而金星是为了纪念在1970年世界杯上,球员埃维拉尔多成为俱乐部史上的第一位世界杯冠军球员。

如果要比哪家俱乐部球衣上的星星最多,毫无疑问,在阿根廷的博卡青年面前,根本没有球队可以与之一战。从1970年起,博卡青年每获得一项冠军,便在球衣上增加一颗星,他们刷星热情堪比手游玩家。刚开始的时候还好,但随着冠军增加星星只能越来越小,到后来设计师实在忍不住骂娘了,“到底有完没完!”博卡青年:“当然没完。”截止目前,博卡青年获得大大小小总计68座冠军奖杯,但他们2019年版球衣上的星星只有52颗。

在国家队层面,除了大家熟悉的五星巴西和两星阿根廷,还有四星的乌拉圭。等等?乌拉圭不是只有两个世界杯冠军吗?没错,人家把首届世界杯之前1924年和1928年的奥运会冠军也算上了,在没有出现世界杯之前,奥运会冠军就是最权威的。而像秘鲁这种既没有世界杯冠军,也没有奥运会冠军的也印上了两颗星,咱不是有两个美洲杯冠军吗?

其他篇以上各支球队印星的规则与方式虽然千奇百怪各不相同,但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象征俱乐部的冠军荣誉,但还有一些俱乐部球衣上星星的含义,跟冠军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比如1997年至2015年间的曼城,队徽上的三颗星就是为了让人觉得比较好看,同样这么干的还有土耳其的锡瓦斯体育队。巴西的沙佩科恩斯在发生空难事件之后,把原来的四颗代表冠军的金星,改为一颗银星,以表达对的遇难者的缅怀。

赛季,希腊的帕纳辛奈科斯俱乐部在球衣上印上了一金两银三颗星,金星代表的球队1971年打进欧冠决赛,银星代表1985年和1996年两次打进欧冠半决赛。当然,这样的行为引来了其他球队的球迷一顿喷,后来球队还是把星星从球衣上去掉。

耶奥维尔镇足球俱乐部虽然是一支超过百年历史的球队,但他们大部分的时候只能参加地区级别的联赛,直到2004年出现在英乙赛场上,才第一次征战英格兰足球联赛(包括英冠、英甲、英乙三个级别)。2017/18赛季,球队为了纪念在英格兰足球联赛征战长达15年,在球衣上印了三颗星,每颗星代表五个赛季。然后,在接下来的18/19赛季,他们便降入了第五级别的全国联赛中。

相比耶奥维尔镇这种自己作死自己,同为英乙征战的格林森林流浪队就显得很靠谱。他们同样印上了三颗星,不过只有一颗是彩色的,另外两颗是灰色的。代表目前球队在英乙征战,如果升入英甲,就会将第二颗星变成彩色,直到成功升入英冠再将三颗星全部改为彩色!

中超联赛转会窗口关闭时间或将延迟

中超联赛转会窗口关闭时间或将延迟

中超联赛转会窗口关闭时间或将延迟,现在因为疫情等原因,中超大概率4月份不能开幕,因此中国足协可能延期关闭转会窗口,给球队更多的引援时间。中超联赛转会窗口关闭时间或将延迟。

中超联赛转会窗口关闭时间或将延迟1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渐严峻,多个城市升级为中高风险区,原定于争取五一之前开赛的新赛季中超,目前来看将难以避免地推迟开幕。

刚刚征战完12强赛的国脚们以及打完迪拜杯的U23国足小将们,正在海口隔离,并将于4月24日解除隔离,但目前来看,中超联赛在五一前后开赛的困难越来越大,这涉及到赛区敲定、球队进驻等诸多困难,五一之后开赛的趋势恐怕很难逆转了。

而本报最新了解到,鉴于因为疫情目前三级联赛有些俱乐部处于全封闭状态,引援受到影响,而联赛开赛也可能后延,中国足协正在考虑延期关闭。原定于4月15日关闭的转会窗,有可能延期两周关闭。

2022赛季中超转会窗口此前已经推迟了2次:原定转会窗口开启是在1月17日,不过,因为2021赛季的联赛直至1月12日(超甲附加赛)才正式结束,一周不到的时间就开始新赛季的转会期,不太合理,因此推迟到了2月14日,这是正常的选择;

到了2月中旬,各俱乐部得到的消息是,转会窗再次推迟,当时的消息是推迟到3月14日。最后在3月14日,终于明确:3月15日开启中超、中甲转会窗。

中超和中甲联赛本赛季的两个转会期都是为期一个月:第一个转会窗口(一般说的冬季转会窗),时间是3月15日到4月15日;第二个转会窗口(夏季转会窗口),8月1日到8月31日(暂定)。

中超联赛转会窗口关闭时间或将延迟2因为疫情等原因,中超联赛的转会窗口可能将延期两周关闭,此前定于4月15日截止。艾克森即将加盟巴西球队格雷米奥,球队官员表示他依然想继续为国足出战。

现在因为疫情等原因,中超大概率4月份不能开幕,因此中国足协可能延期关闭转会窗口,给球队更多的引援时间。《足球》报的消息透露,此前4月15日将关闭的转会窗口,将延期两周关闭。如今的中超等联赛面临严峻的考验,虽然各方都想尽量办好,但在大背景环境下,一切都太难了。

此前消息表示中超可能在四月下旬开幕,但是因为国足回国时间推迟,加上现在疫情反复,赛区无法确定,这些复杂的问题都困扰着中国足协。

今年中超前半程大概率依然是赛会制,之前希望恢复主客场,但是如今的局面能够开打就是万幸。即便是这样,五月何时开打还是未知数。

国足归化方面,艾克森已经确定加盟巴西球队格雷米奥,据悉球队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艾克森依然希望为国足出战。他保留着中国国籍,在球队以外援身份注册,如果未来国足需要他,球员肯定愿意征调。

包括此前洛国富球衣名字依然用中文名字等等,这一些行为都在预示着归化们还是希望为中国队而战,但是如今没有正式征调,只有等到那一天的'时候,大家才能看到归化们的内心真实想法。到底是为了金钱炒作,还是在中超效力多年,真的队对中国有了感情。

中超联赛转会窗口关闭时间或将延迟3原定于4月15日关闭的冬季转会窗,有可能延迟两周关闭。虽然这意味着留给中超俱乐部引援的时间增加了两周,但想要改变近年来冬窗交易额持续下跌的总体趋势已无可能。

有资本签入新援的只剩屈指可数的几支没有欠薪的俱乐部,大多数欠薪俱乐部都基本放弃引入新外援,最大幅度控制运营成本成为了主流。升班马武汉三镇以400万欧元签下的罗马尼亚中场斯坦丘,不出意外将是今年的中超冬窗标王。

至于内援的引入,今年冬窗的惨淡远远超过去年。因为大面积的欠薪,几乎所有中超俱乐部在引入内援方面,都在坐等欠薪导致的自由身球员,这就造成了中超内援市场相比外援还要冷清的怪现象。中超冬窗的投资额连续四年都在断崖式下跌,尤其是新冠疫情这3年,今年更是直接降到了连2011年都不如的“绝对零度”。

外援价量质齐跌,12年来最低谷

今年中超冬窗,18支中超俱乐部只有武汉三镇、山东泰山、上海海港、长春亚泰、天津津门虎、梅州客家、浙江FC和成都蓉城8家俱乐部确定签下了11名新外援。经纪人消息,北京国安80万欧元签下了克罗地亚前锋达布罗,但此事未获官宣。

中超多达10支俱乐部没有引入新外援,不仅如此,还在冬市失去了16名外援以及5名巴西裔归化球员,冬窗整体依旧处于高水准外援大幅度流失的状态。中超在外援身上投入1185万欧元,仅有斯坦丘一人超过200万欧元,克雷桑和戴维松都只有200万欧元,无一人超过500万欧元。

相比之下,去年中超已进入冰河期,冬窗外援投资上都达到了3490万欧元,16支球队合计签下31名外援,支出和引援人数都是今年的3倍!标王金特罗身价590万欧元,转会费超过200万欧元的就有金特罗、莱昂纳多、孙准浩、迈斯托罗维奇、舒尼奇和埃里克6人,是今年的3倍!

而16支中超俱乐部只有广州队、大连人两家没有引入新外援。仅从投资外援的支出上,中超整整倒退了12年,还不如2011年(1488万欧元)。

中超冬市引入外援的支出已连续4年下降,从2019年的1.9亿欧元,暴跌到今年不足1200万欧元,跌幅达到93.8%!短短4年,投资额缩水16倍。当年的标王克莱奥和今年的斯坦丘都是400万欧元,但“恒大元年”中超的投资可是如今的两倍有余。克莱奥从东欧豪门贝尔格莱德游击队加盟,斯坦丘则是来自知名度、实力均相差一个量级的布拉格斯拉夫人,而且还是海外中资球队。

5月将满29岁的斯坦丘是罗马尼亚国家队主力前腰,市场估价也有700万欧元,已经是冬窗最大牌的球星。山东泰山的高中锋克雷桑在葡超中下游球队立足,200万欧元的转会费都是市场价值的两倍溢价。上海海港的恩迪亚耶、武汉三镇的巴西边锋戴维松、中卫华莱士和长春亚泰的南非中锋迪诺,都来自欧洲二流的土超联赛中下游球队,与去年中超的外援相比都是降维引援。

去年深圳能签下阿根廷豪门河床当打中场金特罗,山东泰山能签下韩国国脚孙准浩,今年成都蓉城只能得到32岁高龄的中场金敃友。这还没算中国职业联赛内部流转的低价外援埃沃洛(浙江FC)、拉多尼奇(天津津门虎)。中超的外援市场已从欧洲、南美顶级联赛大牌球星,极速堕落到东欧联赛中下游球队低价“淘宝”。

去年中超冬窗好歹还有来自河床的哥伦比亚国脚金特罗、韩国国脚孙准浩,以及内部流转的巴索戈、瓦卡索、阿奇姆彭们撑撑门面,今年彻底回到了金元足球开始前。

欠薪遍地,内援几乎进入自由市场

中超在外援的投资上虽然断崖式下跌,至少还有千万欧元级的投入。在内援市场上,因为欠薪俱乐部的普遍存在,球市充斥着等待中国足协仲裁获得自由球员的心态,堪称史上最为惨淡的内援冬市。18家中超俱乐部迄今仅引入了24名本土球员,只有天津津门虎从山东泰山预备队签下的石炎(50万人民币)和浙江FC从南京城市签下的郑雪健(500万人民币)产生了转会费。

而去年的冬市,内援市场投资额达到919万欧元(约6350万人民币),是今年的11.5倍!恒大进入中超之前的2010年,中超冬窗内援投资额还有450万欧元,相当于今年的7.5倍!

去年河南嵩山龙门签下的迪力穆拉提、深圳签下的元敏诚(2000万人民币)们,都是身价上千万人民币的本土球员。但是今年,因为中超遍地的欠薪俱乐部,即便是资本相对充盈的几家豪门,也都在持币观望,等待足协仲裁带来的自由球员“红利”。

与之相反,已经入不敷出欠薪良久的俱乐部,也都在等待从冬市出售本土球员套现,想用来填部分欠薪的“坑”,导致大批国内球员无法像去年那样可以轻松与俱乐部解约,另谋出路。

毕竟,足协在欠薪问题上没有让本土球员获得自由身的仲裁先例,有合同在身的球员们就只能等待。廖力生、张呈栋、任航、廖均健、杨超声这样能够自由身改换门庭的本土球员,都已是众人艳羡不已的幸运儿。

摆在中超大多数本土球员面前的现实非常残酷,无法因俱乐部欠薪获得自由身,大部分可能的新东家又因欠薪根本无力掏出转会费引援,由此形成了恶性闭环。而且,足协进一步限薪的措施并未颁布,中超各欠薪俱乐部都已开始超大幅度降薪,也让有意离开的球员们无所适从:因为即便获得自由身,也不可能再拿到匹配心理价位的薪资。

目前半数中超俱乐部外援不足额(5人),即便中超冬窗还有更多时间,但各俱乐部在巨大的薪资压力下,事实上基本都已做好了像广州队一样的“全华班”准备,中超时代最惨淡的本土冬窗,已经很难避免。

录像推荐
英超德甲法甲西甲意甲NBA

首页

足球

蓝球

录像

新闻